性欧美一区,国产91网,色综合久久久,欧美精品综合,久久精品免费视频观看,99自拍网,欧洲1区二区三区二页

首頁 >城市地名

密山市

提交網(wǎng)站
密山市
  • 郵編:158100
  • 區(qū)號:0467
  • 人口:約44萬人
  • 面積:7724平方公里
  • 行政代碼:230382
  • 所屬地區(qū):黑龍江雞西密山市
  • 時間:2023.09.03 11:11
  • 人氣:
  • 密山市介紹

密山市面積7724平方千米??cè)丝?4萬人(2004年)。
市人民政府駐密山鎮(zhèn)。郵編:158300。代碼:230382。區(qū)號:0467。拼音:Mishan Shi。
行政區(qū)劃

密山市轄7個鎮(zhèn)、9個鄉(xiāng)(其中1個民族鄉(xiāng)):密山鎮(zhèn)、連珠山鎮(zhèn)、當壁鎮(zhèn)、知一鎮(zhèn)、黑臺鎮(zhèn)、興凱鎮(zhèn)、裴德鎮(zhèn)、柳毛鄉(xiāng)、楊木鄉(xiāng)、興凱湖朝鮮族鄉(xiāng)、承紫河鄉(xiāng)、白泡子鄉(xiāng)、二人班鄉(xiāng)、太平鄉(xiāng)、和平鄉(xiāng)、富源鄉(xiāng)。市境內(nèi)有:牡丹江分局、八五五農(nóng)場、八五七農(nóng)場、八五一一農(nóng)場、興凱湖農(nóng)場。
歷史沿革

密山市,以境內(nèi)蜂蜜山得名。位于穆棱河與興凱湖之間有一座山峰,海拔574米,相傳百年前此山森林茂密,野蜂成群,巖巒上蜂蜜流淌,故稱蜂蜜山。設治時,奏呈以“蜂蜜山” 命名“蜜山府”,批準鑄造印鑒時,則從山之“密”字,改為密山府。商周屬肅慎,西漢至魏晉屬挹婁,唐屬渤海國東平府,金屬上京恤品路,元屬遼陽行省開元路,明屬奴兒干都司,清為寧古塔副都統(tǒng)管轄。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開始放荒招墾。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于蜂蜜山設招墾局,管理今密山、虎林、饒河一帶的招墾事宜。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沙俄武裝入侵,墾戶慘遭殺害和逃亡,招墾局被迫撤銷。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復設招墾機構(gòu),隸屬穆棱河招墾分局。1908年1月29日(清光緒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東三省總督和吉林巡撫奏準,于蜂蜜山招墾局址(今知一鎮(zhèn)),設置密山府。知府于同年11月8日(清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十五日)到任視事。隸屬吉林行省東北路道。中華民國成立后,1913年3月2日,將密山府改為密山縣,隸屬東北路道。1914年6月,東北路道改為依蘭道,隸屬依蘭道。1929年2月,裁撤道區(qū),改由吉林省直轄,時為三等縣。東北淪陷后,初隸吉林省,1934年12月劃歸濱江省管轄。1937年7月,劃歸牡丹江省管轄。1939年5月29日,偽牡丹江省公署將密山縣之新密山(今密山鎮(zhèn))改為“東安”。同年6月1日,劃歸新設之東安省管轄。偽東安省公署駐東安街(今密山鎮(zhèn))。1942年1月1日,將東安街改設東安市。19 43年10月后,密山縣、東安市先后隸屬東滿總省和東滿省。
1945年“九三”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密山縣和東安市同時劃歸合江省管轄。1946年4月,劃歸新創(chuàng)建的綏寧省。同年6月,劃回合江省,隸屬新設立的東安專區(qū);7月1日,東安專員公署從雞寧縣遷至東安市。1947年5月,將密山縣西部的永安、向陽兩個區(qū)劃歸新設立的永安縣。同年8月,將密山縣、東安市劃歸新設置的牡丹江省管轄,并撤銷東安專區(qū)。同時,密山縣政府遷至東安街(今密山鎮(zhèn));9月,撤銷永安縣,原永安、向陽兩個區(qū)又劃回密山縣;10月,將楊崗區(qū)劃歸虎林縣管轄。1948年7月,撤銷牡丹江省,又劃歸合江省管轄;同時,撤銷東安市并入密山縣。1949年5月,撤銷合江省,改由松江省管轄。1954年8月,松、黑兩省合并后,隸屬黑龍江省管轄。1956年3月,劃歸牡丹江專區(qū)(后改牡丹江地區(qū))。1956年12月8日,國務院批準,撤銷雞西縣,設置雞西市,將原屬雞西縣的銀豐、得勝、雞林、前進、永安、永和、金城、新城、下亮子、綜合、友好、東海、興隆、哈達14個鄉(xiāng)和平陽鎮(zhèn)劃給密山縣管轄。1963年1月20日,將虎饒縣管轄的裴德、富源、民政、興凱等公社劃歸密山縣管轄。198 3年9月3日,國務院批準,撤銷牡丹江地區(qū),改由牡丹江市領導。1988年11月17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密山縣,改設密山市(縣級)。由牡丹江市代管。1992年10月5日,省委、省政府決定,將密山市改由雞西市代管。行政領導體制從1993年1月1日起變更。
1992年,密山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市境東南部瀕臨興凱湖。北與寶清縣為鄰,東北與虎林縣接壤,西與七臺河市和雞東縣相連,東、南與俄羅斯分界,國界線長235公里。全市總面積 7724平方公里。全市共轄6鎮(zhèn)、15鄉(xiāng),其中有兩個朝鮮族鄉(xiāng)。1992年末全市總?cè)丝?2.5萬人,其中非農(nóng)業(yè)人口14萬人;滿、朝鮮、回、蒙古等少數(shù)民族人口約占8%。市政府駐地密山鎮(zhèn)。(以上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

土名蜂密山。密山之名是因城東南的蜂蜜山而得名。偽滿時將“蜜” 字改為“密”字。稱為密山。
此地唐為渤海湖州地;遼同之;明為松阿察河地;清屬寧古塔副都統(tǒng)管轄。最早這里曾經(jīng)是虎林線的一個車站叫密山驛.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設置蜂密山招墾局。俗稱局子城。由于實行了對開墾的移民進行獎勵的辦法,而使得墾荒業(yè)得到了不斷的發(fā)展。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設置了密山府。宣統(tǒng)元年(1909年)由虎林、饒河的部分地方析置并獨立出來,民國二年(1913年)改稱密山縣。三年六月劃屬吉林省依蘭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廢道制,縣歸省直接管轄。密山縣仍屬吉林省,為三等縣;偽滿大同元年(1932年)實行省公署官制,確立東北為五省,密山仍隸屬于吉林省,為乙類具;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實行地方行政機構(gòu)改革,將東北劃為十四省,密山劃屬濱江。豢档滤哪辏1937年)七月一日實行第二次地方行政機為改革,增加牡丹江、通化兩省,密山縣劃屬牡丹江省,康德六年(1939年)6月又增設了東安、北安兩省,密山又劃歸東安省所轄;康德十年(1943年)十月設置東滿總。ò档そ|安、間島三省)和興安總。òㄅd安東、西、南、北四。,密山隨之劃屬東滿總省的東安區(qū)域;東北光復后,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東北新省區(qū)方案,將偽省合并為九省,密山縣劃屬合江省所轄,解放后東北劃為三省,又劃歸黑龍江省所轄。

1988年9月14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密山縣,設立密山市。
2000年,密山市轄7個鎮(zhèn)、14個鄉(xiāng)。根據(jù)第五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全市總?cè)丝?38277人,其中各鄉(xiāng)鎮(zhèn)人口(人): 密山鎮(zhèn) 93925 連珠山鎮(zhèn) 15415 知一鎮(zhèn) 12376 黑臺鎮(zhèn) 21995 裴德鎮(zhèn) 28279 興凱鎮(zhèn) 14509 當壁鎮(zhèn) 2330 柳毛鄉(xiāng) 9752 楊木鄉(xiāng) 18909 興凱湖鄉(xiāng) 10042 承紫河鄉(xiāng) 7043 白泡子鄉(xiāng) 16879 三梭通鄉(xiāng) 10893 二人班鄉(xiāng) 11017 集賢鄉(xiāng) 8084 太平鄉(xiāng) 14429 連珠山鄉(xiāng) 17714 和平朝鮮族鄉(xiāng) 18984 雙勝鄉(xiāng) 18202 富源鄉(xiāng) 17029 新村鄉(xiāng) 6108 興凱湖農(nóng)場虛擬鎮(zhèn) 17808 八五五農(nóng)場虛擬鎮(zhèn) 13896 八五七農(nóng)場虛擬鎮(zhèn) 19143 八五一一農(nóng)場虛擬鎮(zhèn) 13516

網(wǎng)站標簽:密山市簡介,密山市行政區(qū)劃,密山市地圖
相關推薦
  • 興華街道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滿洲里市興華街道  興華街道:轄湖北、湖東、湖西3個社區(qū)居委會。...

  • 口頭村

    口頭村簡介  口頭村位于沁源縣王和鎮(zhèn)東部,東與平遙市接壤。包括一個自然村,全村有現(xiàn)有83戶,總?cè)丝?28人,村黨支部現(xiàn)有黨員12人。土地面積360余畝。村民收入...

  • 益民街道

    益民街道位于遼寧阜新新邱區(qū)。下轄:  210903003002111益民社區(qū)  210903003003111育源社區(qū)  210903003004112荷花社區(qū)...

  • 云山街道

    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qū)云山街道  云山街道(YunshanJiedao) 代碼:220112002 郵編:130600  面積21.6平方千米。人口90754人(2006年)。辦事處駐北環(huán)路。轄...

  • 油田鎮(zhèn)

    油田鎮(zhèn)是2001年12月26日由原盤田鄉(xiāng)、油田鄉(xiāng)撤并而成,位于吉安縣北大門,北臨新余、分宜,東界峽江、吉水,西接安福。省道萬白公路(萬福至新余白沙)途經(jīng)油田,...

  • 孫樓村

    孫樓村位于盤古鄉(xiāng)東南部,全村共123戶,530人,現(xiàn)有耕地1242畝,村民收入來源以種植果樹為主。...

相關分類

皖ICP備19001157號-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