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老九是什么意思?臭老九,意思是令人討厭的第九種人,意指知識分子。
知識分子為什么是臭老九?
解放后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后有極左思想的人把知識分子排在地主,富農(nóng),反革命,壞分子,右派分子,特務(wù),叛徒,走資派的后面,名列第九。流入民間,對知識分子謔稱“臭老九”。
臭老九的來歷:
知識分子何以被稱為“第九種人”,這要追溯到十三世紀(jì)的元帝國時期。
蒙古蠻族入主中國后,依據(jù)和蒙古人親疏關(guān)系的遠(yuǎn)近及當(dāng)亡國奴的“資歷”,把帝國臣民分為四等:
第一等是蒙古人;
第二等是色目人(中亞細(xì)亞人);
第三等是“漢人”,即金帝國所屬的中國人;
第四等是“南人”,即南宋帝國所屬的中國人。
上述的等級劃分是粗線條的,元政府又依職業(yè)的性質(zhì),把帝國臣民更細(xì)致地劃分為十級:
一、官(政府官員);
二、吏(不能擢升為官員的政府雇員);
三、僧(佛教僧侶);
四、道(道教道士);
五、醫(yī)(醫(yī)生);
六、工(高級工程技術(shù)人員);
七、匠(低級手工技術(shù)人員);
八、娼(妓女);
九、儒(知識分子);
十、丐(乞丐)。
臭老九出處:
“臭老九”早可見于趙翼《陔余叢考》:“元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y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榭枋得在其《疊山集》中則排序為:“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八娼,九儒,十丐;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