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TeamLab實驗室是一個由各種創(chuàng)作型專業(yè)人才組成的超級技術團隊,這里有程序員,工程師,數學家,建筑師,網頁設計師,圖像設計師,CG動畫師,畫家等。致力于模糊藝術,科學和技術的界限。
13年后,37歲的日本人豬子壽之(Toshiyuki Inoko)仍然面臨和創(chuàng)業(yè)初同樣的問題。人們總會問,“你到底在做什么?”這的確很難定義。豬子壽之所創(chuàng)立的這間名為teamLab的公司更像是一個寬泛的創(chuàng)意機構,既有試驗的新媒體藝術作品在畫廊和雙年展展出,也會出現(xiàn)大量為商業(yè)機構做的精妙產品。
無印良品今年夏天上線的MUJI to Sleep是一款據稱可以“有助睡眠”的應用程序,其背后的制作者正是teamLab。MUJI to Sleep來自teamLab一個18人內部臨時小組,負責人水本賢興帶著幾個同事,在日本找到些山清水秀的地方錄下自然的聲音,制成一款有5個場景選項的高音質應用。無印良品告訴用戶,MUJI to Sleep可以助你入眠—而在店內,MUJI to Sleep的廣告和與睡眠有關的雜貨擺在一起。
teamLab其他略古怪的產品還包括可以和屏幕感應的衣架—拿起它,面前的屏幕上就顯示出衣服的搭配建議和銷售信息,又或者是一套辦公室人臉呼叫系統(tǒng),它能取代公司前臺這個職位。咨詢公司日本韜睿惠悅(Towers Watson)社長淡輪敬三評論說,豬子是個變態(tài)。在他眼里,變態(tài)是天才、有想法的友好稱呼。他組織的青年創(chuàng)業(yè)者沙龍就叫變態(tài)匯。
在這個“變態(tài)”創(chuàng)立的以技術為引擎的實驗室teamLab內,你可以找到程序員、設計師、數學家、動畫制作者、機器人工程師、編輯,甚至建筑師等各種角色。teamLab的客戶既有東芝、奧迪和電視臺這樣的大公司,也有名氣不大的小網站。豬子壽之和他的300名員工—這間公司剛成立時只有5個人—制作不同的引擎和軟件,按照客戶的要求,最后發(fā)一個定制數據包給對方。
teamLab的開放式會議室占據了東京大學附近一幢古舊辦公樓的整整一層,看上去像個兒童游樂場一樣色彩繽紛。到了下午開會高峰期,那里也像游樂場一樣吵嚷成一片。員工得去搶一個沒有靠背的彩色方凳,加入不同項目組的討論。這個會議室的風格也成為了teamLab的室內設計項目模板,有3家和創(chuàng)意相關的公司和機構采納了這一設計方案。轉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