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羞草是豆科、含羞草屬披散、亞灌木狀草本植物,植株高1米;莖為圓柱狀,有分枝;托葉為披針形;羽片為手指狀,小葉為線狀長圓形;花為多數(shù),淡紅色圓球形,頭狀花序;花冠鐘狀;莢果為扁平長圓形;種子卵圓形;花期3-10月,果期5-11月。
含羞草原產(chǎn)熱帶美洲,廣布于世界熱帶地區(qū),在中國福建、廣東、廣西、云南、臺灣等省區(qū)均有培育,生于曠野荒地、灌木叢中。在受到外界觸動時,含羞草羽片和小葉閉合而下垂,通過這個可以預兆天氣晴雨變化。此動作人們理解為“害羞”,故稱之為含羞草、知羞草、怕丑草;ㄕZ為害羞。又像是在向人鞠躬一樣,花語也為禮貌。
含羞草全草供藥用,有安神鎮(zhèn)靜的功能,鮮葉搗爛外敷治帶狀泡療,體內(nèi)的含羞草堿,有微毒,長江流域常有栽培供觀賞。
形態(tài)特征
披散、亞灌木狀草本,高可達1米;莖圓柱狀,具分枝,有散生、下彎的鉤刺及倒生刺毛。
托葉披針形,長5-10毫米,有剛毛。羽片和小葉觸之即閉合而下垂;羽片通常2對,指狀排列于總葉柄之頂端,長3-8厘米;小葉10-20對,線狀長圓形,長8-13毫米,寬1.5-2.5毫米,先端急尖,邊緣具剛毛。
頭狀花序圓球形,直徑約1厘米,具長總花梗,單生或2-3個生于葉腋;花小,淡紅色,多數(shù);苞片線形;花萼極;花冠鐘狀,裂片4,外面被短柔毛;雄蕊4枚,伸出于花冠之外;子房有短柄,無毛;胚珠3-4顆,花柱絲狀,柱頭小。
莢果長圓形,長1-2厘米,寬約5毫米,扁平,稍彎曲,莢緣波狀,具刺毛,成熟時英節(jié)脫落,莢緣宿存;種子卵形,長3.5毫米。花期3-10月;果期5-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