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港,軍隊使用的港口,專供海軍艦艇使用的港口,供艦艇停泊、補給、修建、避風和獲得戰(zhàn)斗、技術、后勤等保障,又稱海軍基地,具備相應的設備和防御設施。中國早在春秋時期就出現(xiàn)了設施簡單的軍用港口,1880年開始,在馬尾、旅順口、威海衛(wèi)、黃埔等地興建近代軍港,1949年以后,又建設了一些大型軍港,F(xiàn)代軍港向疏散、隱蔽和綜合方向發(fā)展,出現(xiàn)了洞內隱蔽式駐泊設施。大型軍港通常同機場和對空、對;鹆ε湎,構成完整的防御體系。
軍港資料引證解釋
軍用艦船使用的港口。通常有停泊、補給、修建等設備和各種防御設施。
李瑛《紅柳集·軍港》:“這是我們威嚴的軍港,灰色的艦隊像城垛、像遠山!
基本含義
歷史沿革
軍港
軍港是隨戰(zhàn)爭和艦艇的發(fā)展而出現(xiàn)的。中國早在春秋時期就出現(xiàn)了設施簡單的軍用港口。當時的諸侯國齊、越、吳和楚的舟師(古代海軍),曾將沿海、沿江的瑯琊(今屬山東省膠南縣)、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和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等地作為駐泊港。公元前280年建立的古埃及亞歷山大港入口的法羅斯燈塔(位于法羅斯島),是世界上古老的港口導航建筑物。中國從宋代開始以來,在沿海的主要港口建立了一些軍港,并駐屯水軍。如宋慶歷二年(1042),在登州(今山東省蓬萊)設刀魚寨,作為其水軍的駐屯港,后經明代多次增修,形成了有水城墻、水門、小海、平浪臺、碼頭(長150米,寬5米)、燈樓和炮臺等設施的古代軍港,總面積為25萬平方米。登州成為宋、明、清各代水軍的駐屯軍港和海防要地。19世紀80年代以后,又在馬尾(今屬福建)、旅順口、威海衛(wèi)(今山東省威海市)、黃埔(今屬廣東)等地興建近代軍港。1949年以后,又建設了一些大型軍港。現(xiàn)代軍港,日趨疏散、隱蔽和向綜合方向發(fā)展,并出現(xiàn)了洞內隱蔽式駐泊設施。基本條件
佐世堡軍港
專供海軍艦艇使用的港口。供艦艇停泊、避風和獲得戰(zhàn)斗、技術、后勤等保障的軍事基地。又稱海軍基地。是一國海軍和海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國海軍賴以生存、發(fā)展和作戰(zhàn)、訓練的重要依托。通常設在具有重要軍事地位和自然條件良好的海灣、島嶼和江、河、湖泊沿岸。有供各種艦艇駐泊的綜合港和供一種艦艇駐泊的專用港;還有軍商合一、軍民合用港等。軍港由水域和陸域兩部分組成。水域包括港池、錨地和進出港航道;陸域是毗連水域具有適當?shù)陌毒和縱深的陸地。
戰(zhàn)術要求
舟山軍港
要求有寬闊的水面,良好的避風條件和足夠的水深。陸域是毗連水域具有適當?shù)陌毒和縱深的陸地。港區(qū)內設有:碼頭、水鼓等系、靠艦船的建筑物;防波堤、護岸等防護建筑物;船塢、船臺滑道等修造船建筑物;電臺、信號臺、燈標等通信和助航設施;為艦艇供給油、水、電、暖的設施;艦艇及其裝備的修理廠(所);帆纜、軍需、軍械等艦用物資周轉倉庫;交通、運輸、裝卸設施和艦員生活、文化體育、醫(yī)療等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