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參,一般指白海參,刺參科動物。白海參又名白玉參,是極為稀有的海參,是刺參的一種遺傳變異,在自然界中十分罕見。
基本信息
20萬只海參當中只有一只會因基因突變而
變成白色。白海參除了體內的硒元素明顯高于普通刺參外,營養(yǎng)方面是沒有什么大的區(qū)別的。
分類信息
【物種名稱】白仿刺參
【拉丁名稱】 Apostichopus japonicus
【地方名稱】白玉參
【中文門名】 棘皮動物門
【拉丁門名】 Echinodermata
【中文亞門】 游走亞門
【拉丁亞門】 Eleutherozoa
【中文綱名】 海參綱
【拉丁綱名】 Holothuroidea
【中文目名】 楯手目
【拉丁目名】 Aspidochirotida
【中文科名】 刺參科
【拉丁科名】 Stichopodidae
【中文屬名】 仿刺參屬
【拉丁屬名】 Apostichopus
生長環(huán)境
白海參不僅數量極少,對生存水質的要求極為苛刻。如果海水受到輕微污染,白玉參就無法存活,另外,白玉參相對來說也有好壞之分,通體乳白,白得透明的白玉參為上等白玉參,身上帶有黃色的參質量稍次。
目前培養(yǎng)狀況
白色刺參是刺參的一種遺傳變異,在自然界極為罕見,相關研究和應用在國內外尚屬空白。由東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共同實施的白刺參規(guī);绶N繁育項目日前獲得突破性進展。項目組研究人員通過廣泛收集,至2009年7月共獲得130頭不同規(guī)格的白刺參,達到繁育規(guī)格的白刺參為90頭。2009年和2010年,利用白刺參親參進行了人工繁育,共培育白刺參稚參2000多萬頭,并對其生物學和遺傳變異機理進行了相關的研究。